【中国新闻社】东北大学扶贫干部王颖:百姓认可是最大的扶贫成果
作者: 武汉新闻网
更新时间: 2020年10月10日 02:58:06
游览量: 121
简述:
中新网辽宁新闻9月29日电 (张蕾)凌晨5时,天未破晓。11月的天气已然微寒。一身疲惫的王颖终于结束了农户走访和扶

中新网辽宁新闻9月29日电 (张蕾)凌晨5时,天未破晓。11月的天气已然微寒。一身疲惫的王颖终于结束了农户走访和扶贫政策宣讲的工作,赶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镇里来。
由于白天农忙,召集农民宣讲只能夜间进行,他们的各类问题也需一一解答清楚。正值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,王颖基本没有时间休息,几乎每天走村串寨,深入农户,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,开展精准帮扶。2年中,他驻了3个村,驻村时间超过620天,走访农户680余户次,跑坏了5双鞋,掌握了每个村的村情村况,取得了第一手材料。
挂职第一书记之前,王颖并非没有顾虑:“这项工作对我来说充满着挑战,我是在城市里长大的,年龄超过50岁,一直生活条件优越,没有农村生活经历,面对着要来到云南一个贫困山村,我怀疑自己能不能适应,能不能融入,能不能过关。”
最终,他还是克服了心理压力来到这里,与千里之外的这片土地和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
科技扶贫,打造专家科技服务基地
处于滇西连片贫困地区的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,经济实力薄弱、交通十分不便,辖区山区面积达97%,全县贫困范围广、贫困程度深、贫困人口多。作为定点扶贫单位,东北大学坚持“问题导向、精准施策、扶育并举、持续联动”的原则,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精准扶贫。按照《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2017年,东北大学选派离退休工作处王颖同志赴昌宁挂职2年,先后担任昌宁县田园镇新华社区、柯街镇华侨社区、柯街镇腊邑社区第一书记。
8月,王颖第一次踏上昌宁县的土地。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,第一时间深入当地了解县情县况,考察产业结构和百姓生活、经济情况。不久,当他得知县里茶叶遭到大面积弃采时很是吃惊,详细了解之下才知道,由于供需失衡,茶叶鲜叶收购价格极低,导致农民采茶积极性不高。“农民采茶是很辛苦的,全靠双手,一天下来也采不了几斤,我最初是想帮他们找到外销销路,把收购价格提上来。”十一期间,王颖先后赴腾冲、梁河、陇川、盈江、龙陵等地的茶企考察,发现当地茶叶种植、销售情况相似,也都有弃采现象。外销的想法行不通了,他决定转换思路,寻求其他产业增长,调整产业结构。
回到县城后,王颖作了很多思考和联络工作,努力寻找适合当地情况的产业方向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王颖上山走访时发现有个别农户种植魔芋,向农民了解了种植、收入情况后,觉得魔芋很有价值。于是,他专门来到一个常年收购魔芋的加工厂详细调研,同时开始通过网络查阅大量文献,又到县城的书店买来专业书籍研读,对魔芋种植有了较深的认识,愈发觉得可行。
同时,王颖与昌宁县农业局、统计局联合对全县魔芋产业情况做了调研,撰写了《昌宁县魔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》,详细分析了魔芋用途及市场前景、昌宁县魔芋产业现状,以及农民收入、农业产值、工业产值、税收等产业效益,指出昌宁县具有气候条件优越、土地资源丰富、出产魔芋品质较高等发展魔芋产业的优势,并提出了当前魔芋产业的发展建议。
“魔芋喜阴,与玉米套种是比较好的种植模式,1亩魔芋的净利润与10亩玉米相当,且玉米并不减产,经济价值十分可观。”王颖介绍,“但魔芋种植难度很大,从前的散户种植也都比较粗放,没有什么章法可言。”为了寻求技术支持,王颖经人介绍联系到保山市农科所的专家,并邀请其到田园镇人民政府为110多名干部和农民作了第一场魔芋种植技术科普讲座,会场座无虚席。